你不需要每天睡夠八小時

 1014-01  

在漫長的黑夜中,你的iPhone手機屏幕亮起,提醒你收到了一封新的電子郵件。也許是你猛地發現自己正盯着天花板,白天發生的一幕幕正在腦中重演。接下來,還沒等你回過神來,你就已經下了床。這種事情聽起來很熟悉?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(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)最近發佈的報告,在美國,有大約4100萬人,每天睡眠時間為六小時或更少,這部分跟科技產品和它持續不斷帶來的鈴聲與震動有關。

 1014-02  

通常來說,人家總會勸我們要早點上床,晚上盡量多睡。但這個解決方法也許恰恰會部分導致失眠的問題發生。連睡八小時的教條並沒有讓我們得到更好的休息,而僅僅是強化了睡眠以及如何安排合理睡眠的狹隘定義。其實無論是我們的身體還是大腦,都不需要用占生命約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來維護。

1014-03   

在20世紀90年代初,第一次有人指出連續八小時睡眠是個過時的概念,提出這個想法的是弗吉尼亞理工學院(Virginia Tech)的歷史學教授A·羅傑·埃克奇(A. Roger Ekirch),他大量翻查關於夜晚的史料,發現古人談到睡眠時會做出一些奇怪的表述。比方說,英國的一位醫生寫道,在“第一覺”和“第二覺”中間的這段時間,用於學習和思考再合適不過。埃克奇教授很快發現,他不是唯一一個發現交替睡眠周期由來以久的人。當時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)擔任精神病學專家的托馬斯·A·韋爾(Thomas A. Wehr)進行了一項實驗,參與者不得使用人造光源,參與試驗的人只能在夜裡呼呼大睡——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。但過了一陣子,到了午夜過後,韋爾發現參與者紛紛醒來,他們在床上醒着躺了幾個鐘頭,然後重新睡去,這樣斷斷續續的睡眠周期,與埃克奇教授從史料和早期文獻中發現的例證是一樣的。

1014-05   

那些兜售安眠藥、呼籲人們要多休息的醫生,或許在不經意間強調了這種想法,那就是斷斷續續的睡眠周期有問題,或者不健康。這往往會導致人們在睡眠問題上產生焦慮:我們知道自己應當在晚上好好睡一覺,但又擔心如果我們在半夜醒來,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。正是因為這種種顧慮令許多人真的患上了失眠症,不得不求助於安眠藥或助眠藥物,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

 1014-06  

而事實上,近來有不少研究都表明,任何深度睡眠都能讓我們的大腦以更高水平運轉,讓我們想出更好的主意,更迅速地解答問題。美國航空航天局(NASA)出資進行了一項研究,賓夕法尼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的大衛·F·丁格斯(David F. Dinges)教授帶領一隊研究者進行實驗,結果發現讓被試者小睡24分鐘,就可以提高他們的認知表現。

 1014-07  

睡一小覺,認知能力能因此在一到三小時內得到提升,具體時間長度取決於這個人在醒來之前處在什麼樣的睡眠階段。有幾支棒球大聯盟的球隊已經開始改變隊員的睡眠節奏,來適應一個漫長賽季的需求。德州遊騎兵隊建議球員們在酒店睡覺時,把窗帘拉開,這樣他們不管身處哪個時區都能伴着日出自然醒來。球員們說,幸好有了這種睡眠節奏,他們在整整一個賽季,覺得自己的體能和精力都非常充沛。如果我們能從嚴苛得且很有可能是完全落伍的睡眠觀念中解放出來,或許有很多人就此可以睡得更健康有效率,哪怕他們不是連睡八個小時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RE-TIMER的小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